亲亲宝贝育儿网为广大婴幼儿父母提供权威科学的母婴育儿知识

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“成人参与”的边界在哪里?

母婴育儿 2024-05-09 浏览(218) 评论(0)
- N +

4月中旬,第39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(以下简称“上海市青少年创新大赛”)获奖名单公布。有人指出,在这份名单中,一些获奖作品“达到了大师的水平”,其中一个一等奖作品标题中的“蒙特卡洛算法”据说出现在考博专业专题中。对此,主办方之一的上海市科协回应称,已进行调查核实。

这已经不是中小学科技创新大赛第一次引发争议了。每次焦点都指向个别题目的专业性远超中小学生水平,质疑有成年人“代笔”。这背后,是多元化招生的趋势,让家长看到了科技创新与升学挂钩的可能性。

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,有搞科研的家长帮孩子操作项目;很多培训机构也加入进来,声称从动手实验到写研究报告甚至复试、查新等一切都是清华、北大、中科院等名校的博士生安排,还可以帮忙联系大学教授指导。尽管强调“孩子必须参与”,培训机构也承诺“保奖”“兜底”。“第一年没中奖,第二年再免费参加。”

很多科技大赛都把作品的“成人痕迹”认定作为重要标准。组委会一位工作人员对新京报记者表示,比赛最重要的是学生参与调研的过程,参与度是考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。任何有学术不端行为的人都将面临淘汰。而且评委在面试答辩的时候也有一套“方法论”来鉴别和筛选。

一些大赛组委会坦言,大部分获奖作品出自学生一方,少数在大众看来“高大上”的专业题目确实是学生自己的作品。随着“拔尖创新人才”理念的深入,中小学与高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。一些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生,经过选拔后,可以提前进入高校接受专家教授的指导,参与实验。“他们真的有机会接触这些话题。”

通过“科技课堂”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,点燃孩子的“科学梦”。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通过“科技课堂”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,点燃孩子的“科学梦”。新华社记者陈泽国摄科教“脱钩”?

陈琳的女儿在上海的一所中学读二年级。意识到女儿更擅长理科,陈琳早早为女儿规划了一条上学的路——将来参加重点高中的自主招生。这是一所擅长理科的学校。陈琳在这次学校面试中询问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,“包括科学思维的发明创造。”

于是,在女儿初一的第一年,当班主任在班级群里转发上海市青少年竞赛的通知时,陈琳就开始研究了。

上海市青少年创作大赛是面向上海市中小学生的大规模、高水平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。它是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的。“在上海的父母心中是很可贵的。”

文科生陈琳担心自己没有能力辅导女儿,于是联系了一家培训机构,收费约4万元。

2018年,在《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》中,明确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(以下简称综合评价)改革正式实施。

所谓综合评价,即通过在网络系统中引入客观数据、学校录入、学生提交实证材料等方式记录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经历,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依据。综合评价中有一栏是“科技创新”,这让上海很多教学培训机构嗅到商机,纷纷投身科技创新领域,收费价格一度上涨。

按照组织要求,女儿要上八节课,很远。“她(女儿)每个周末都要补课,所以不能把黄金时间给科创。”权衡之下,陈琳决定自我指导。

没想到没多久,科技培训就落下了。今年2月,上海市教委发布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24年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若干意见》。这个文件最大的变化是取消了名额分配批次综合评价面试,综合评价50分全部由初中给,简化为合格或不合格。往年40分由初中决定,10分由高中自主决定。

上海市高中招生分为自主招生、综合评价名额分配和统一招生三种方式。和自主招生一样,名额分配也非常重视综合评价。综合评价改革是初中布置的,这意味着很多家长变相取消了综合评价的竞争。

有的家长找到了组织,希望退钱,有的还在等待和犹豫。他们已经上过几节课了。你想继续吗?

家长对科技创新大赛的追求,离不开“上学”这个指挥棒。然而,梳理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的历史可以看出,科技创新大赛与升学的直接关系正在弱化。

根据教育部2004年发布的《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保送办法》,高中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、二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,可以免试高考保送进入高校。这一政策一直延续到2014年。2014年以后,全国青少年竞赛获奖者在高考招生时将不再有直接保送的资格。这是这项活动多年来首次与高考“脱钩”。

2018年,教育部颁布了《中小学生社会竞赛管理办法》。从2019年开始,对竞赛名单进行审核并向社会公布,严格控制竞赛数量。在2022-2025学年全国中小学生竞赛活动的通知中,再次强调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中小学入学和高考加分的依据。

北京中小学生金鹏科技论坛(以下简称“金鹏论坛”)是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的一项活动。参赛项目分为自然科学、社会科学、发明三大类。至今已举办24届,也是北京含金量最高的科技赛事之一。

金鹏论坛组委会对新京报记者表示,“从我们组委会来说,这只是一个参与科技实践、展示自我的平台。我们甚至会在获奖证书上写‘竞赛成绩不作为招生依据’,就是为了向社会释放这个信号。”

然而,尽管如此,参加科技竞赛的人数并没有减少。北京某培训机构负责人解释说,“这只是一张准考证,并不代表你一定会成为科技特长生,但家长会为了这张准考证全力以赴。”

“滚”孩子还是“滚”大人?

对陈琳来说,和女儿一起完成这个项目并不容易。女儿最初的想法是利用白蚁的趋光性,通过测试找到吸引白蚁的波长,用物理方法杀灭白蚁。科学老师列出了一张需要购买的光源带的清单,但是陈琳发现她根本买不到。她找了很多灯具厂家,没有一家愿意定制。

那时候上海还不是白蚁婚飞的季节。为了购买已婚的飞行白蚁,陈琳甚至打电话给白蚁协会,但对方告诉她只有死亡标本。

女儿的项目不得不修改,最后决定用化学手段吸引白蚁,让配方达到一个最佳配比,既能消灭白蚁,又环保。

陈琳买回了1000只白蚁幼虫,并把它们养在客厅里。没有像样的实验室,陈琳通过关系借了一台显微镜。最难的是乙醚,这是公安部门控制的危险化学品。"我也让一个朋友从实验室拿来了."陈琳回忆,“我们第一次用乙醚的时候,不知道倒了多少,味道特别熏人。”

前期做实验,记录数据都是她女儿主导。说到写论文,陈琳承担的更多。她必须查阅大量的论文和资料进行文献检索。最难的部分是查新。她要提供大量的资料来显示创新,完成询问报告。“小孩子根本做不到,太难了。这部分我会做。”几个参加比赛的家长甚至拉了一个微信群,讨论如何完成论文写作。

这对父母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考验。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有时间、精力和资源来完成这些任务,于是诞生了一大批科技培训机构。

新京报记者以家长身份联系了多家科技竞赛培训机构,价格从2万到4万不等。培训机构声称提供“保姆级服务”。家长唯一需要做的就是“给孩子拍照,留作研究日志”。

据该机构介绍,一旦签订合同,至少会提供三个课题供孩子选择,从动手实验到写研究报告,甚至检查新颖性,都由导师安排。导师是清华、北大、中科院等知名高校的博士。一家机构告诉新京报记者,也可以帮忙联系大学教授指导,教授的费用比博士贵一倍。此外,该负责人还表示,该机构与知名大学有协议,孩子们可以进入大学实验室做实验。至于签了什么协议,对方拒绝提供。

尽管强调“孩子必须参与”,培训机构也承诺“保奖”“兜底”。“第一年没中奖,第二年再免费参加。”培训机构大多瞄准三个知名比赛,通常是“三合一套餐,一个科目同时投三个项目。”

更有甚者,他们会选择直接为了孩子去做。有的科研人员要么直接把自己的课题给孩子,要么找研究生给孩子做游戏。一个985院校的研究生说,他给导师朋友的孩子做过科技项目。“本来说是让孩子在实验室上课,结果孩子刚来实验室一会儿就被叫去补习班了。”最后,他几乎从头到尾完成了这个项目。

“现在中小学科技竞赛确实风气不好,成人干预太多。”曾参与组织科技论坛的评委会主任陈对新京报记者表示,总体来看,近年来科技大赛水平一直在提升。“但现在成年人的干预很可能比过去更严重,只是因为有经验,所以会做得更仔细。”

2022年十一假期,参与科创比赛的孩子在测试地铁站的PM2.5。受访者供图2022年十一假期,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的小朋友们在地铁站测试PM2.5。受访者提供图片识别“成人痕迹”

多位科技竞赛评委对新京报记者表示,考察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。

以科技论坛为例,陈介绍,项目的评选都要经过的把关。第一关是学校的筛选。一些重视科技创新的学校会邀请市竞赛评委指导或协助评选。第二关是区级评审,然后一些获奖项目会进入三岛关,也就是市级评审。“最后两个评价都是盲的。”他强调。

金鹏组委会告诉新京报,一个项目将有三个环节:初评、复评和终评。初始评估由专家连续独立评分。重新评估时,他们将一起审查,以确定参与评估的标准。最后是答辩环节。"至少有三名裁判给一个题目打分。"各区最终推荐10%的项目进入市赛。

“金鹏区别于其他竞赛最重要的是学生参与研究的过程,参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察指标。“组委会工作人员表示,将杜绝一切学术不端行为。

面试答辩是判断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手段。陈记得十几年前当法官时,有一个课题是调查一个县的土壤。“我在文章里看了很多专业术语,就问孩子去了几次,呆了多久。他说他利用假期时间去了外婆家,在附近做了一个调查。去了一次不可能调查这个地方不同地块的土壤肥力。”

儿童科技专家鲍鲲有一套面试和答辩的语音识别技巧。鲍鲲说他通常会问三个问题。“第一个问题是这个孩子是怎么产生这个想法的?”如果孩子对某件事感兴趣,被某件事感动,这个问题就是最好的答案。"

“我的第二个问题是,孩子们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,”鲍鲲解释道。“如果孩子自己做,肯定会遇到问题。孩子咨询了谁,怎么解决?如果他们自己不做,这个项目就是大人设计的项目,过程中不会有问题。”

“第三个问题,我会问,你觉得现阶段你满意吗?如果你想升级,你会怎么做?如果孩子自己做,他一定会想把这个项目做得更好。就像很多孩子想当变形金刚一样,习惯了加很多功能。想法不一定是成熟的,但你知道这些想法是在生活中自然生长出来的。”

但目前辩护只在最终评价中可用。鲍鲲呼吁在初选初期引入防御机制。“法官只要和孩子沟通过,就一定知道这是不是他干的。”

2023年7月29日,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参赛选手在进行VEX系列工程挑战赛。新京报记者李摄影报道

家庭和学校教育

在关于科技创新的讨论中,那些“高大上”的话题一定要来自成年人吗?

金鹏组委会相关工作人员对新京报记者表示“不一定”。一方面,有的同学故意选一个很专业的名字,但内容并不难,大多是用另类的模型来模拟自己的想法;另一方面,部分学生之前已经通过选拔进入创新人才计划,可以提前进入高校,接触高校资源,然后利用这部分项目申报参赛。

这就是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背后的另一面——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培养,让一部分孩子在科技创新领域登上舞台。

王赢的儿子是北京海淀区一所知名高中的高三学生。入选国家中学生英才计划(简称英才计划)。自2013年起,中国科协与教育部联合组织实施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,旨在选拔一批学习成绩优异、有余力的中学生进入高校,在自然科学基础学科著名科学家的指导下,参与科学研究、学术讨论和科研实践。

王赢告诉新京报记者,他儿子的学校根据他的学习成绩,特别是物理数学的成绩进行了初步筛选,然后在学校组织考试,根据成绩进行推荐。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导师,提交相应材料,然后对学科基础知识和创新潜力进行笔试和面试。

官网“人才计划”显示,导师以两院院士、“长江学者”特聘教授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、国家级教学名师、省级教学名师为主,学生培养期限为一年。

王赢说,他的儿子选择了物理相关的学科,自学了大学课本,并借用大学资源做实验。大二时,儿子参加金鹏论坛并获奖,正是他在“英才计划”中完成的。

一些有实力的学校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。金鹏组委会以北京35中为例。学校拥有10个探究实验室,包括大数据与科学计算实验室、纳米与化学可视化实验室、航天科学与技术实验室、空信息技术实验室、人工智能机器人实验室、智能科学与技术实验室。此前媒体报道其部分设备已与中科院联网,数据同步交换。相关专家学者通过网络视频指导学生实时完成相关研究和实验。

陈提到,2015年起,北京市中小学要求所有学科平均不少于10%课时开设学科实践活动。近年来,他个人感觉教师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指导理念更加成熟。此外,很多学校会安排从事科研的家长作为志愿者进入学校,共同辅导学生的科技活动。

家庭指导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。珍妮说,儿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玩金鹏,从小就是个喜欢问“为什么”的孩子。曾经从事科研工作的珍妮,曾经引导儿子一步步思考和探索答案。

为了参加科技竞赛,珍妮教她10岁的儿子使用知网。“他现在比我更熟悉知网的隐藏技巧。”珍妮也会带儿子去国家图书馆查找资料。成人阅览室不对13岁以下儿童开放,儿童只能去儿童阅览室。珍妮鼓励儿子参加北京中小学生科学咨询活动,把放宽年龄的想法写进了提案。“现在有些孩子长期有科研思维,应该给他们查文献的机会。”

珍妮喜欢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儿子的科技创新事件。在她看来,这是一种很好的项目学习方法。她对各种事件都非常熟悉,父母也会时不时向她学习。珍妮总是提前强调“深造是没用的,是喜欢技术和实验的阶段。”

这也是金鹏组委会工作人员想要表达的观点。从我们组委会来说,是一个参与科技实践,展示自己的平台。通过在学校一级的普及,孩子们可以有机会展示自己,并与其他地区的学生交流思想。这是我们的总体思路。"

在赢得上海青年创作比赛的奖项后,陈琳投票支持了另一个白蚁白名单比赛。春节前,女儿去参加答辩了。这一次,她没能获得市级奖,只获得了区级奖。

陈琳没有迷失。她很清楚,科技竞赛的奖项只是升学的锦上添花,最终要争取的是文化课的成绩。正因如此,初二的女儿为了能在心仪高中的自主招生考试中拿到那张票,一直在学习高中的理科课程。

(应采访者要求,陈琳、简和王赢为化名。)

新京报记者李昭实习生黄心悦

标签: